據(jù)人民日報報道
,國家總理李克強表示,我們今年要實施一項政策
,要把人們常用的實體身份證電子化
,也就是說,你拿著手機在有關事項上一掃碼
,就辦成了
。如果未帶身份證辦理政務時,我們也可以出示電子證二維碼
,這樣一掃我們的二維碼就可以讀取到我們身份證的信息
,那當然,我們也要為那些不用智能手機的人
,特別是老人提供便利
,所以實體身份證的讀取也是一定需要的。最主要還是要保障公民的信息安全和隱私
。

此前全國部分地區(qū)已經(jīng)開啟了電子身份證的試驗工作
,比如 2021 年 12 月,山東省公安廳介紹稱
,為進一步推動電子證照應用
,助力“放管服”改革和優(yōu)化營商環(huán)境,省公安廳和省大數(shù)據(jù)局聯(lián)合印發(fā)通知
,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居民身份證電子證照推廣應用工作
。
2021 年 1 月份開始,滬蘇浙皖三省一市已經(jīng)實現(xiàn)身份證
、駕駛證
、行駛證等 21 類電子證照的共享互認,身份證
、駕駛證
、結婚證等 9 類個人證照可在長三角“一網(wǎng)通辦”專窗亮證。
據(jù)知乎網(wǎng)友 @狄驥 介紹
,此前
,公安部就開發(fā)過兩類電子身份證,一個是 eID
,由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推出
;另一個是 CTID,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推出
。
eID 由智能芯片生成私鑰
,確保無法被讀取
、復制、篡改或非法使用
,從而保證芯片載體及其持有人一一對應
。由于對智能芯片有所依賴,因此 eID 需要載體支持才能實現(xiàn)
。

無論是 eID 還是 CTID
,都是為了解決網(wǎng)絡身份認證難題,僅僅是采用了不同的技術手段
。
不管是 eID 還是 CTID
,電子身份證都有三大優(yōu)勢:
無論是 eID 還是 CTID,都是為了解決網(wǎng)絡身份認證難題
,僅僅是采用了不同的技術手段
。
不管是 eID 還是 CTID,電子身份證都有三大優(yōu)勢:
1?保護個人信息免遭泄露
在實體身份證的條件下
,當市民出示身份證時
,其姓名
、身份證號
、住址、民族
、年齡等全部敏感信息都暴露于對方的眼中
,更不用說還有“復印件”、“身份證拍照核驗”這種極易導致居民隱私泄漏的身份驗證方式
。
而在電子身份證的條件下
,查驗身份時只能獲得一個二維碼,也就是一個加密的字符串
,那些無關個人身份驗證的信息就無法被讀取
。
另一方面,電子身份證可以記錄有哪些單位
、公司或部門調取過居民的個人信息
,因此也對過度查詢有遏制作用。
2?有效解決身份證遺失
、被盜用等問題
在實體身份證的條件下
,一旦身份證丟失,即使掛失
,也無法避免被他人盜用
,因為實體身份證主要是靠肉眼閱讀卡面信息來識別身份。
而在電子身份證的條件下
,如果手機丟失
,則掛失后連二維碼都無法展示
,更不用提被盜用,甚至盜取者連手機鎖都解不開
。
3?核驗身份效率更高
實體身份證往往被居民放在包中或貼身衣物中
,在過安檢等情況時掏出要費不少時間。
而電子身份證只需要掏出手機即可完成身份檢查
,效率更高
。
另外值得注意的是,推廣電子身份證
,并不排斥實體身份證的應用
,畢竟我國還有大量的老年人群體。實體身份證和電子身份證并行
,是未來會長期維持的局面

廣東明創(chuàng)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身份識別核心技術的智能公司